欢迎访问上海市五爱高级中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五爱“课、研、训” > 正文
教师科研培训讲座“关注教学细节 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师论坛
发布日期:2012-06-26 12:00:00   

关注备课中的细节,提高教学有效性

上海市五爱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和研讨,我们数学教研组在关注备课的细节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一节优质课都需要精心备课,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本保证。备课应该备什么?如何备好一节课?备课中要关注那些细节问题?我们数学组通过集体理论学习交流和本学期几节公开课、竞赛课的集体备课实践活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在如何关注备课的细节方面形成了以下几点共识,下面就以我参加比赛的这节课为例进行说明。

一、备课时要深刻领会课标精神、准确定位教材

教材都是根据课程标准来编制的,高考也是根据课标要求进行问题设置的,背离了课标精神的教材不是好教材,未达到课标目标或超出课标要求的教学不能说是好的教学。因此,作为教学的实施者,我们觉得必须要“吃透”课标,全面深入了解课标的内容和精神,把握课程标准的内涵和特点,转变观念。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材是根据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内容范围等进行选编的材料,是教学的依据之一,也是学生系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和形成能力的重要资源。我们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教学的素材,它提供了实现教学目标的其中一种思路,没必要照本宣科。因此我们认为在备课时,必须要对教材内容和知识的编排体系有全面的、彻底的了解,结合学情,拟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解读教材,理解教材的系统性、科学性,发现教材的不足,进行有机地整合。

在我参加比赛的这节课中,教材的例题1、2非常简单,小学数学知识下都能求解。因此我重新进行了例题的筛选和设计,经过几次比较研究最终删掉教材中的例2,选用了带有两个小问题的密码问题,加强了乘法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二、备课时要突出知识重点、注重数学本质理解

很多老师认为一节课40分钟不够用,课时不足,这的确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教材和习题都很简单,高考要求却很高,许多内容需要补充。我们认为在备课中要明确教学主线,突出教学重点,课堂教学才能高效进行。教学重点往往都是都是概念、定理的核心所在,或是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运用,把握了这些重点课堂教学才能松弛有度,和谐自然,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数学教学的根本是解决数学的本质问题,我们认为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把握数学本质,站在学生认知的角度,正确把握前后知识的联系,深刻剖析数学概念的意义或内涵,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从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以我前段时间比赛的课题《乘法原理》为例,虽然这一原理直到高三教材中才出现,但其数学的本质即是方法数的乘法(也就是相同因数的加法),这是小学数学中的内容,只是套了一个计数原理这样的一个实际背景,掌握了这一数学本质,在原理的讲解中就不再有任何的困难。

另外,本节课教材中例3是一个求540的正约数的问题,要用到质因数分解的有关知识,思维跳跃很大,学生想不到。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很多老师提到利用24或36的正约数的个数进行研究,这的确是不错的建议,既有一定的提示性也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但我在处理这一问题时考虑到本节课的主题是乘法原理,教学的重点是乘法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质因数分解并不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最终我采用了从 的正约数的个数进行研究,回避了质因数分解这一难点,突出了乘法原理的应用这一重点,使得课堂主题更加鲜明,效果不错。

三、备课时要注意引入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经验、学习特点和个性差异进行设计教学,使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都得到最有效的发展。我们认为在新课引入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巧妙设疑,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展开对教材的感知、理解、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这将大大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例如我在《乘法原理》的这节竞赛课的引入的设计中,曾经非常困惑,课本中给出的桥的引例非常经典,一期课改二期课改都没变过,一直采用,本人也比较喜欢用,但问题就是这一引例过于简单,不能引起学生研究的兴趣,教研员建议我采用街区问题代替这一引例,经过仔细思考重新编排,我将桥的问题和街区问题进行了整合,设计成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串。既保留了原来引例的典型性,又作为一章的开篇课交代了研究这类问题的必要性,同时提高了问题的难度引起了学生研究的兴趣,也赋予了问题变化的层次性,解决了转化和推广的自然性。引入的设计最终得到了评委们的认可。

四、备课时要注重预设,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一般都很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却容易忽略教学过程中一些细节部分的预设,从而无法应对课堂上的突发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因此,我们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认真的思考。例如:探究活动怎样进行?可能会产生哪几种情况?针对每种情况将采取怎样的对策?对于这部分的学习,学生会在哪些方面产生困惑或困难。如果出现意想不到的情景,通常应该怎样处理?等等。只有我们在备课中注重了这些细节的思考,在课堂上,当这些情况真正发生时,我们才能果断处理,不留后患,更不会直接无视或强行扭转。

例如:在这次比赛中,由于上课的对象是华师大一附中的高二的学生,对学生情况不了解,对班级的情况不了解。在备课时为了做到充分的预设,我从我们学校的平行班开始试讲、并到卢湾、向明的实践班也进行了试讲,通过试讲了解了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教案先后共写了七稿。由于课堂的预设充分,在比赛时学生们出现的各种情况我已经完全了然于心,整节课的教学不慌不忙、有条不紊。

五、备课时要集思广益,重视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一种教研活动,同一个备课组的老师经过各自钻研教材和对学生的了解之后,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和观点,一起进行分享和讨论,资源共享,每个老师再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和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对集体研讨的内容进行取舍。集体备课能大大提高备课的质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在这次比赛中,数学教研组的老师,比如蒋林川老师、栗静老师、高朋中老师、教研员寇老师、徐老师等等都不止一次的听我试讲,给我提了许多非常非常好的意见和建议,最终我能在这次教学评比中取得上海市一等奖这一成绩,与他们的帮助和鼓励是分不开的,可以说这一奖项是我们数学组集体备课的智慧结晶,在此我向数学组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以上就是我们数学教研组报告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关注教学细节 提高教学有效性

——物理组教学心得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是我们教师不断反思、实践的重要课题。在高中阶段的众多学科中,物理课被一些学生们视为较难学、难掌握的一门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我们物理组各位同仁积极参加学校在提高有效教学方面展开的读书活动,并且根据我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大家分工进行深入思考。丰益杰和沈景英两位老师还分别开设了《正交分解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中应用》和《功率》两节校公开课以供大家观摩学习和探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细节,设计有方的导入能紧扣学生心弦,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将学生带入课堂的情境中,水到渠成,导入方能有效。而物理学科的特点就是有许多实验。如将一些简单有趣的实验作为课堂的引入不仅可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让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是轻松有趣的。另外,对于一些简单易做的小实验,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动手。实验是最好的老师,在总体课时相对减少的情况下,让学生多多观察实验、动手制作小实验,有利于学生物理学科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演示实验还要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实验。如图为油膜法测分子直径、自制水龙卷风实验等等。

 

关注学生 关注学科知识 提高教学有效性
化学 浦容洁
我们化学组认真学习了《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一书,并且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了多次组内学习和交流,每一位教师都对有效教学有自己的认识,在发言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许多地方大家的看法都很一致。
首先是我们对有效教学的认识。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少知到多知,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所以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课堂教学是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内,针对固定学生进行的,有效教学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做到“有效果”;还要“讲效率”,不能“投入多、产出少”;更要“讲效益”,我们的教学不能只面对少数“优生”,应尽最大可能不使一个学生掉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对于化学学科,经过一堂课有多少学生听懂、理解并记住了老师所讲的内容,能否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这是我们老师必须追问的首要问题;我们还要注意到学生是否有一种想与他人交流共享自己对某个化学问题的看法,想解开某个疑惑而进一步去探究的急切心理,这些学生可能经常缠着老师问这问那,但我们希望这样的学生越多越好,因为兴趣是驱使学生学好化学的内在动力,学生能够保持持久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如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是否在学生的大脑中扎根,能否从化学的视角看待事物,特别是能运用化学知识对新事物进行判断和应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否提高,这些是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也是学生发展的一个标志,当然这也是追求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较高目标。
其次是对有效教学细节的认识。
我们一致认为更多的关注学生,关注学科知识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所以在组内说课和磨课的基础上,我们组的两节展示课分别是高一年级王瑶老师的《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化成生成物》和高二年级我上的《调味品中的化学》。。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我们组里每一位老师对我们的帮助,这两节课可以说是全组人的智慧结晶。我们在准备的时候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和学科知识,也兼顾了其他的一些细节。具体如下:
一、关注学生学情、激发学习兴趣
正如这本书中所说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惟有了解学生的学情,才可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上课前要关注学生已经学过哪些知识、哪些知识还没有学好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今天学的知识和旧的知识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兴趣爱好有哪些联系,特别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在备课中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关注学科知识、结合学科特点、精心备课
化学学科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我们可以以此作为突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感兴趣了,想学了,就一定可以学好。这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一直这么做的,因为我们组的特色就是“情境的课堂”。当然我们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和学科有紧密的联系,不能为了情境而情境,这样就喧宾夺主了。例如在王老师的课堂中,从人口增长和粮食增产说到合成氨工业,自然过渡到新课。我的这节课打破了传统的章节复习,改从生活出发,以调味品为载体,复习调味品及其使用中蕴含的化学知识。例如如何鉴定加碘盐以达到补碘的目的,如何根据加碘盐的性质正确使用,如何区分工业盐以防止中毒。我们设置的这些情境中既蕴含了学科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参考课程标准和教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思考、学习新知直到解决问题、再引出新的问题,再思考学习,解决新的问题。每节课的难点,可以通过有坡度的问题设计、多媒体演示,化学实验等手段帮助学生化解。例如在王老师的课堂中,通过多媒体演示反应历程,很直观的帮助学生认识了原本抽象的可逆反应。在我的课堂中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通过加碘盐鉴定的不同方法,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把这个原理变得更形象更实用。
三、精心设计板书、体现学科思想
例如化学中,我们要学许多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要学生掌握这么多物质的性质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在板书设计的时候尽可能给学生一条主线,一种学习化学的方法。我们可以在每次的板书中把学习的过程分解为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慢慢的学生自然就可以感受到这一学科思想,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精心设计问题和组织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中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激烈冲突,从而激化意识中的矛盾,激发学习兴趣,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也可以继续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验证,这样才更容易提高课堂效率。
五、精心设计作业,认真批改,及时反馈
我们每节课后都有相应的校本作业,尽量避免枯燥的反复练习,并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分层练习。每天的作业我们都认真批改,及时反馈,在反馈中注意加强纠错的环节。
六、课后勤反思,取长补短
以我为例,我上的这节是高二学业水平考试的一节复习课,难度不需很大,利用生活情境作为整节课的背景展开复习,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次新的尝试。这样做的好处是来源于生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却有不足。那么课后的总结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所以我在结束的时候引导学生归纳出化学学习的一般方法。上好这节课之后,我也进行了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语言的魅力,进行生动细致的描述和准确到位的讲解,严肃中不乏幽默,平淡中蕴涵机智,声情并茂。冷静从容的面对突发状况,特别是对学生回答进行评价的时候,既要考虑到激励他,也要尽量避免廉价的表扬。在教学活动设计中,要有创新的意识、但同时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
我的结束语是我会继续努力的!
 

拿什么吸引你

——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对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认识,学生往往存在误解,大部分学生认为政治课就是“分析理论知识,划出条条框框,考试背背抄抄,学完就可扔掉”的没有多大用处的课程,所以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似听非听,学习兴趣不高,致使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不强。

新课程理念要求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而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恰恰适应了这种需要。因为,政治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活动的素材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有效性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获得从事政治活动的可能机会,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收获和提升。

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实践,我们组认为有效性的教学活动应具备如下几个特点:

1、教学活动的操作科学性。思想政治课是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的载体,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这种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活动本身应具备操作的科学性。要善于选择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活动,按照科学要求,进行可操作性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益、有所启发。比如:我组老师开过一节《民族团结》的公开课,在这节课的开始部分,教师设计了一个《上海少数民族相关现状事项调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尽管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生活着很多少数民族同胞,但每每提起,不仅感觉到学生对他们的现状了解不多,而且学生往往会将“少数民族”与某些不好的现象联系在一起,这项活动的设计意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了解少数民族的实际状况。在这项活动操作工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对自己身边少数民族的现状展开网上相关数据调查,并通过演讲的形式让他们知道少数民族同胞也为上海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潜移默化地将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植入学生内心。我们认为,这种操作方式,无论是从技能培养还是知识掌握来说,都是符合认知规律的。同时,这项活动还达到了组织学生有效预习的目的。少数民族现状的调查,是对高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的,需要一定理论基础,不过这次调查活动能引发学生一定层次的思考。这样的预习活动是有的放矢的,能为整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2、教学活动的内容针对性。教学活动的内容具有针对性是学科教学富有科学性的生动表现,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就是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效性的教学活动就是通过学生学习过程中大量“真实”和“有价值”问题的解决,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我们同样以《民族团结》一课为例,本课中有一项活动为“我为夹岩村脱贫提建议”,即填写“夹岩村”脱贫可行性报告。教师提供给学生“夹岩村村情的介绍”,包括:自然环境、资源、人口数量、生活状况、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教师采用了角色模拟的形式将讨论问题置于其中,假设他们作为不同行为主体(如:我是村长,我是志愿者,我是企业家……)为夹岩村脱贫出谋划策。在这节课中,教师模拟了一份《“夹岩村”脱贫可行性报告》,并发放给学生,一张小小的表格就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我组另外一节《依法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课中,针对民主管理的教学内容,教师创设了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情境,开展了学生活动,即“以新校舍的建成为契机,全面推进我校新一轮发展。现请同学们就我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如德育、教学、卫生、图书馆、食堂等提出你的意见、建议。” 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一下子迸发出来,参与热情高涨,向学校提出各种建议,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3、教学活动的师生互动性。教学的互动性,就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增进互动性既有利于融合师生情感,又有利于营造教学民主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民族团结》一课中,教师要落实这样一个观念:民族团结不是一句口号。于是教师提出设问:“我又能为夹岩村的同龄人做什么?”我们认为,有效教学活动的根本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这节课最后阶段这个讨论过程就是思维的碰撞过程。学生组内成员间,各小组间以及师生间思维的交流,能相互地启发,在聆听的同时,学生不断自我反思。因为教师在交流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头脑中不断出现这样的问题“我的设想有可操作性吗?”“我的设想代表了谁的想法?”。那么在后面的小组讨论交流中,同学们的设想才会渐渐成熟和规范起来。

事实上,当学生经历过之前角色扮演的教学环节之后,内心已经对民族关系有了深入的认识和体会,此时,当行为主体特定到他本身的时候,学生再思考“我——一个高中生,又能为夹岩村的同龄人做什么?”就感觉水到渠成,深刻领悟到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学生在交流中思维被最大限度地打开了,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是有效的。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最难的一点就是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将努力通过备课、设问、举例等各种环节的有效整合,真正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思维,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有效展开,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版权所有 ©上海市五爱高级中学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制造局路666号
 沪公网安备 1010102004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