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上海市五爱高级中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五爱“课、研、训” > 正文
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发布日期:2010-09-01 12:00:00   

 

                     ——立足校本开设主题式研究性学习

 

研究型课程是二期课改三类课程中唯一的一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获得和运用知识,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质疑、调查、探究,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获取知识,并得到充分的发展,我校在研究型课程中开展了主题式研究性学习,即在学校规定的主题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确定研究项目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紧紧围绕 “厚实人文素养,提升综合能力”这一培养目标,结合学校人文教育的办学特色,设置了“我眼中的卢湾——卢湾区区情调研活动”、“我与世博同行”等主题,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开展课题研究活动,通过实践的体验,发展多元智能,通过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确定课题——鼓励学生当好“社会观察员”

为了更好推动我校研究型课程工作的开展,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保证“研究性学习”课程落实到位并逐步引向深入,增进师生学习交流,我校根据学生学情和学校校情,开创了主题式研究性学习的模式。2008年,我校教导处和研究型课程教研组等多位教师共同商讨确定了“我眼中的卢湾——卢湾区区情调研活动”这一主题,2009年,在继续开展“我眼中的卢湾”这一主题的基础上又结合上海举办“2010世博会”增加了“我与世博同行”的主题。每年,我们都让已经具备一年研究性学习经验的高二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申报,积极鼓励学生根据主题去观察社会,去发现问题,做好社会观察员,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生活经验,确定研究项目。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同学们能够根据主题有针对性地观察社会,做个有心人,当好“社会观察员”,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从社会生活中发现社会问题,结合自己研究兴趣,确定研究内容,认真撰写了开题报告,纷纷踊跃申报课题。最后学校教导处和研究型课程教研一起审核并确定重点课题。如2008学年我们确定了《卢湾区名人故居保护和开放情况调查》、《卢湾区老年人不同养老形式比较研究》、《卢湾区淮海路周边机动车乱停、难停现象调研》、《卢湾区部分道口交通状况调研》等八个重点课题;2009学年根据两大主题要求确定了《世博园区内地铁文明行为调查和分析》、《世博与宗教文明》、《社区环境在世博下的变化和发展》、《弄堂文化的推广和保护》、《从步高里看卢湾区石库门居民生活状况》、《146路公交服务调查与特色推广》等重点课题。

二、研究课题——引领学生当好“研究员”

虽然说研究性学习和真正的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在目的、方法和评价上是存在差距的,研究性学习更多地在强调对研究过程的体验,但是,研究性学习同样也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因此,我们从课题申报到课题成果汇报整个过程,都积极引领学生做好自主研究者,当好“研究员”。各课题小组按自己的兴趣确定研究学习的内容之后,就认真开始制定研究方案,整个课程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最后的表现形态等各个环节都取决于小组学生自己的努力和合作,他们一个个真正地被赋予了“研究员”的称号。

课题小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自主开始搜集材料,通过网络和实地走访了解相关信息,如《卢湾区老年人不同养老形式比较研究》这一课题组的同学通过上网查资料发现了“老龄化”这一社会问题的严重性,通过阅读《新民晚报》了解“社区居家养老”这一养老形式,于是提出要对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三种养老形式下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进行比较。他们不仅可以自主搜集材料,而且能够自主编制相关问卷,并开展问卷调查工作。也有课题小组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他们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考察和访谈的形式,《世博园区内地铁文明行为调查和分析》课题小组分别在高峰时段和非高峰时段采取蹲点考察的方式,对地铁站内和车厢内乘客的乘坐现象进行调查,获取最为真实的调查数据。《146路公交服务调查与特色推广》课题小组不仅开展了一般的问卷调查,而且开展了网上调查,扩大样本量,提高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各课题小组不仅能够开展实践活动,而且能够在指导老师的引领下撰写研究报告,并且在学校的 “中期汇报会”和“研究成果展示评比会”中展示研究成果,自信、沉着地回答评委老师、观摩学生提出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应该说,在整个过程中,他们的自主性、创新性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在各个环节上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小小研究员”。

三、课题指导——激发教师做好“导师”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我校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办学目标之一,师生共同发展的这一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已经渗透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在开展主题式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同样遵循这一理念,不仅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师在当好“导师”这一角色的同时,也优化了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了专业素养和指导能力。

教师们在课题辅导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广阔而丰富的求知欲望和对学习的积极性情感,引领学生用正确且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促进和督促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推动学生不断地去开拓创新,发展自己。由于我校研究型课题的主题基本以人文社会为主,强调的是对社会现象的发现和思考,强调的是师生的社会经验、人生阅历以及价值观体现,强调的是学生对研究过程的体验和感受,因此,在课题研究中,师生双方都以各自的知识经验、情感、个性投入到课题研究中,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交流、对话、感染成为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指导的基本方式。教师放弃了自己的“权威”地位,与学生建立了更趋平等、宽容与和谐的师生关系,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学生,在与学生一起探究交流中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影响学生,指导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关系中辅导学生完成课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在研究性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们所扮演的角色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教师的职能也由“教”转变为“导”,教师成为了各课题小组的“导师”。例如我校洪娟娟老师虽然因受专业限制缺乏社会调查方面的经验,但是她在指导《卢湾区初中教材循环使用可行性研究》这一课题过程中,经常与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课题小组具体如何做。例如该小组同学发现“使用循环教材应该会节约资源啊,但还是有人持反对意见”,于是大家一起开始编制问卷调查大家对是使用循环教材的态度和看法,希望从这个角度了解教材循环使用的可行性。洪老师发现同学们只顾着使用循环教材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忽略了不同群体的态度存在差异,于是她在跟小组交流的时候问 “你们设计的问卷要调查谁呢?”这时学生们意识到有些问题适合学生作答,有些是适合教师作答,最后他们分别设计出了针对教师、学生、家长三种不同的调查问卷。

四、开展主题式研究性学习的启示——探索立足校本的有效方式

经过探索与实践,主题式研究性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鼓励学生观察社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而且是符合我校办学目标,充分展现我校人文教育办学特色的学习方式。

首先,从学情、教情分析来看,创造发明等科技类课题对我校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挑战性过强,教师在指导经验上也相对欠缺,因此,人文社会类课题是最为适宜的研究课题。其次,卢湾区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的中心城区,它本身具有较多地方值得在该区域内就读学生探究和了解,我校地处世博园区附近,也比较适合学生进行世博会相关课题研究,为世博会的召开做出贡献,于是这样的人文主题比较适合我校学生关注和了解。再次,我校长期以来坚持“厚实人文素养,提升综合能力”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文教育的办学特色,五爱学生也已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慢慢形成了对人文社会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因此,以人文社会调查为研究主题,不仅凸显了我校的办学特色,而且满足了我校学生的求知欲望,吻合我校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教师的指导能力。

正是由于主题式研究性学习立足校本,充分考虑了学生学情和学校校情,学生们才能完成如此出色的研究报告,才真正学会如何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提升了综合能力,有力地证实了主题式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

 

版权所有 ©上海市五爱高级中学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制造局路666号
 沪公网安备 1010102004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