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上海市五爱高级中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五爱“课、研、训” > 正文
五爱高级中学“课程与教学”工作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12-02-26 12:00:00   

 

 

一、课程与教学:提高课程执行力,推动办学目标的深入实施

课程建设——着力构建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一)工作目标

1、加强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

2、加强培养目标与三类课程内容的整合,激发学生创新潜质,形成富有校本特色的课程品牌。

3、引入校外教育资源的“活水”,进一步推动体现学生培养目标的课程深化发展。

(二)工作内容

1、加强基础型课程校本化的实施,注重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中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向基础型课程辐射、迁移,初步形成以学生实际学习或经验为主体的基础型课程。

2、立足当代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发展,加强对办学理念、学生培养目标与学校课程内容结合点的研究,对现有三类课程加以梳理、突破,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夯实创造力勃发的“基石”,形成富有校本特色的课程品牌。

3、对现有的体现办学特色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加强管理、引导,以个别拓展型课程、研究型为突破口,加强基础型课程内容对其的有效渗透。

4、学校经过几年的探索已形成了一批内容贴近生活、体现培养目标的拓展型课程,推出《赏析系列》、《发现系列》、《双语系列》等反映我校办学特色的固定拓展课程,并从课程方案、学生学习、教师授课三个维度完善拓展型课程的评价。学校将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引入校外教育资源的“活水”,使得拓展型课程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丰富深化。

5、做强、做实“师生联合讲坛”、“学科探究活动”、“五、十、百工程”、“师生联合社团”。教研组自主选择,备课组教师共同研发,以培养学生在学科知识结构网络中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指向,关注“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的整合,积极开展既体现学科学习功能,又吻合该学段学生学科学习能力要求,同时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6、以推进学校龙头课题“在师生共同发展中,厚实人文素养提升综合能力的实践研究”的开展为平台,加强过程管理,形成工作机制,定期召开教研组“规划推进会议”,推动教研组在规划引领下开展子课题研究。

(三)工作措施(阶段重点)

第一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

1、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形成培养目标分阶段实施方案。

2、以校本研修为平台,梳理学校现有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建设中形成的有效教学方式,开展向基础型课程辐射策略的研讨。

3、组织各教研组开展符合我校培养目标、激发学生创新潜质的课程研发和研讨活动,确定各学科落实我校培养目标的初步设想。

4、组织开展凸显我校培养目标的特色课程、学科探究活动。

第二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

1、以个别学科组为突破口,以课例的形式形成既体现学校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又新颖、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型课程。

2、加强对于学生研究型的管理和指导的力度,积极引入社会课程资源,发挥研究型课程“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积极作用,开展研究型课程展示活动1到2次,在区域中形成我校的研究型课程特色。

3、积极开发“师生联合讲坛”“学生学科探究实践活动”的新内容,推动学校三类课程的有机整合。

第三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

1、逐步形成学校各项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化的工作模式,以课程统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2、总结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策略,形成以学生学习经验为主体的学科亮点课例。

3、总结各学科落实育人目标、激发学生创新潜质、体现三类课程有机整合的举措,形成亮点案例。

4、形成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拓展型课程特色化开展、研究型课程实践型推进的学校课程欣欣向荣的发展格局。

课堂教学——以“夯实学生学科知识基础”、“减负增效”为导向,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工作目标

1、立足夯实学科知识基础,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加强过程管理,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3、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4、进一步落实作业的校本化,提升校本作业的效能。

(二)工作内容

1、通过专家引领、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方式,降低课堂学生无效学习的几率,强化学生有意义学习的概率,积极引入研究性学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定期展开行政学风督察,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年级组踏实有序学风的养成。

3、定期以年级组为单位,牵头各学科备课组长对该年级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诊断分析,倡导教师对教学、学情进行反思,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存在的问题,形成教学问题发现机制,不断推动“教”、“学”行为的优化。

4、进一步完善学校现有的教学质量分析工作。加强教师考前命题、考后对于学生的得失分分析、备课组的班级得失分析、年级组的学生学情分析和班级进退步分析等相关工作,由教导处督促执行,以保证教学质量分析机制的有效运作。

5、备课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备课组的建设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为此,通过加强备课组活动方案检查、完善备课组工作考核制度、定期开展优秀备课组活动评比等方式来提高备课组活动质量,从而将提高教育质量的工作重心下移至备课组单元,实现学生学业提升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双赢。

6、作业是考量学校落实“减负增效”的核心要素,以“精、准”为导向,教师开展校本作业的研究,对现有的校本作业加以提炼、完善,努力形成既落实课标又适切我校生情的校本作业;同时加强作业批改的常规检查,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工作措施(阶段重点)

第一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

1、依托教育学院优质资源、充分发挥组内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以备课组为单位展开“减负增效”课堂教学策略研讨。

2、以年级组为单位,牵头各学科备课组长对该年级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诊断分析,召开教学质量现场分析会,发现问题,破解问题。

3、对高一、高二年级展开行政学风督察,发现问题组织相关人员予以解决。

4、规范备课组活动的具体要求,推出优秀备课组活动的展示。

5、细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规范作业、命题和试题得分分析的工作要求,积极发挥教学常规管理对质量的监控作用。

6、进行高考试题和校本试题的专题研究,提高校本作业的有效性。

第二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

1、组织教研组开设以课堂观察为起点、以课堂教学组织、过程设计、学生学习现状等为评价标准、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的研究课。推出优秀教学展示活动1至2次。

2、坚持教学质量现场分析会的举措,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业情况。

3、坚持行政学风督察,关注年级学风的养成。

4、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学科校本作业系列,努力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努力加强作业的反馈、矫正、激励功能。每学期组织教研组开展1次学生优秀作业和教师规范、个性化反馈的优秀作品展示活动。

第三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

1、形成以课堂观察为起点,以课堂教学组织、过程设计、学生学习现状等为评价标准的、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的学科教学课例。

2、总结教研组落实学校育人目标、激发学生创新潜质的策略,形成学科教学在落实学校培养目标、推进区域创新教育实验的富有校本特色的实践方案。

3、总结备课组在建设质量保障体系中形成的成功举措,以经验总结、案例的形式进行全校交流推广。

4、以“智慧型教师”评选为平台,总结我校在推动学校内涵发展进程中涌现的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和特色,汇编优秀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展示,努力使其成为区域学科教学骨干。

5、以备课活动方案设计、骨干教师的引领、建设质量保障监控体系的成效、校本作业设计与反馈等为考评指标,对备课组开展全面考评,努力形成学科建设有“亮点”、备课组内有“高手”的良好的教学局面。

版权所有 ©上海市五爱高级中学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制造局路666号
 沪公网安备 1010102004109号